特朗普特使访华3天无果而终
2025年3月29日,美国蒙大拿州参议员戴安斯结束了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,悄然离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。此次访问,他自称是特朗普特使,然而却未得到中方的正式接见,其携带的“芬太尼管控合作倡议书”和“关税豁免清单”也未能递交。
白宫否认“特使”身份
戴安斯出发前曾前往白宫,特朗普虽表示此行重要,但却未给予他特使身份的正式授权。白宫鹰派势力反对与中方缓和关系,特朗普本人也忙于在社交媒体上炫耀其对华强硬的“战绩”,这使得戴安斯只能以“蒙大拿州参议员”的身份进行访问,其行程更像是个人行为而非官方外交。
中方回应:深入交换意见,但未达成实质性进展
中方外交部对戴安斯的会面进行了简短的回应,称双方“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”。这表明中方虽然与戴安斯进行了会谈,但并未给予其特使身份的认可,也未就其提出的议题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。戴安斯试图利用1972年中美关系破冰的历史类比,但中方直接以数据反驳了他提出的关税换合作方案,并指出美国芬太尼问题才是更严重的挑战。
特朗普“极限施压”战术失灵
戴安斯此行是特朗普“极限施压”战术的延续:先派亲信放话,再威胁加征关税,最后假装释放谈判信号。然而,这套2018年就用过的老套路,如今已被中方看穿。在戴安斯离京当天,中方商务部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,与俄罗斯签署小麦进口协议,扩大巴西牛肉零关税配额,并颁布《反外国制裁法》实施细则,直接打击了美国在农业和金融领域的利益,蒙大拿州的农民首当其冲。
“州议员”与“总统密友”的双面困境
戴安斯虽然算得上“中方通”,但他此次访问全程照搬白宫的剧本,即使知道关税战损害了家乡农场主的利益,也依然为特朗普的政策辩护。中方在会见时安排美企高管在场,暗示中方愿意在商业领域继续合作,但对特朗普政府的政治施压则不予理会。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在此次访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访问最终沦为“独角戏”
戴安斯离京前发布推特称“中美合作的大门永远敞开”,但中方海关数据显示,美国农产品进口占比已跌至2009年以来的新低。与此同时,特朗普却在福克斯新闻上夸大访问成果,中方随后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丙酸征收反倾销税,进一步表明了中方强硬的立场。戴安斯的访华最终成为一场无人接话的外交独角戏,也反映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内部分裂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联合早报资讯网,本文标题:《特朗普特使访华3天颗粒无收?中方未予接见引关注!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